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近日,中科院正式发布“中科院2021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共包含14项成果。据介绍,加速器驱动核能系统可高效解决核电安全、清洁、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核燃料循环利用和核废料安全处理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来源:【新甘肃】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重反物质超核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与研究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吴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的RHIC-STAR国际合作实验研究,首次在相对论重离子金金碰撞中观测到一种
本项研究成果艺术想像图。 中科院物理所 供图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电影《绿巨人》假设人受到强力辐射后,诱发身体里的神秘力量,变为拥有超强力量的“绿巨人”。这种现实中很难实现的事情,在固体中却可以通过构造精妙的材料来实现。
网友们已经发现了这篇于今年4月发表于「Journal of the Korean Crystal Growth and Crystal Technology」的室温超导体论文,它已通过同行评审,测量结果要更详尽。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8日报道,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显示,世界最顶尖的高质量物理学研究机构全部位于中国和欧洲,而美国机构排名最高的仅位列第13名。有中国专家认为,这一统计结果很可能对美国的科技优势产生深远影响,因为物理学是现代技术与创新的主要基础。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4日在北京揭晓并颁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忠及其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面取得重要科学发现,获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这一发现使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站在国际最前沿。
2025年2月26日,“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该装置顺利验收,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同时具备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综合实验能力的用户装置。01 解锁物质科学的新钥匙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铜铌复合腔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成功通过各项测试,标志着我国面向高可靠应用的铜铌复合超导腔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铜铌复合腔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腔串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该超导加速单元由9支半波长型铜铌复合超导腔组成。在4.
绝对零度是冰冷的极致,是一个理想的、无法达到的最低温度。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向着这个目标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挑战。 2021年7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自主研发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成功实现10mK(绝对零度以上0.01度)以下极低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