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看电影的我,还很年轻,电视上看的,印象非常深刻,感觉恢弘大气,令人震撼,以后,时间久远情节记不住了,但是电影在心里的魔障却无法消除,我记住的是敦煌这个深厚况味的名字,记得画面的那种格调——敦煌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目光沿着墨线寸寸移动,丹青黄绿从岁月的暗尘中绽放出昔日的光彩,仿佛是与久远的古人对视,又像是在绢布纸端攀爬于高山峻岭。是的,眼前不过是一幅画作,是水墨的烟云幻境,是丹青的想象造物,是穷尽肉身之力也无法进入的画中造境。
为了充分发挥省陇剧院百姓戏曲剧场“为百姓”的功能作用,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6月9日至10日,在高考刚结束的特殊时间节点,甘肃省陇剧院特邀高考学子、人民教师以及环卫职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等凭有效证件观看《敦煌》,感受陇剧艺术带来的精神力量。
来源:【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我虽然腾身越过沙千里,依然是敦煌城里虔诚顶礼的拜佛人……”5月29日晚,甘肃省陇剧院百姓戏曲剧场里掌声不断。国家级非遗保护补助项目陇剧《敦煌》历经40余天的排练,于当日晚正式与观众见面。
由我省著名剧作家王元平根据井上·靖同名小说《敦煌》改编,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担任历史顾问的大型原创陇剧《敦煌》5月29日晚在兰州上演,今后《敦煌》剧组A、B、C三组青年演员将以“周周演”的形式每周同票友见面,用陇剧特有的艺术形式,讲述丝绸之路上敦煌守护者的故事。
国家级非遗保护补助项目陇剧《敦煌》精彩首演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5月29日、30日晚,省陇剧院百姓戏曲剧场内陇韵悠悠、掌声阵阵,由省陇剧院创排的国家级非遗保护补助项目陇剧《敦煌》历经40余天的排练,如期与观众见面,以陇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讲述丝绸之路上“敦煌
著名敦煌学家、画家段文杰先生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他的临本,形象准确,色彩真实,技巧纯熟,其大部分敦煌壁画临摹品已经成为文物,可以说代表了敦煌壁画临摹的最高水平。
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敦煌的人口是3.8万多人,东汉时期敦煌的人口是2.9万多人,皆不及与其毗邻的酒泉,西汉时期酒泉的人口是7.6万多人,东汉时期酒泉的人口数史书漏载,只有户数1.27万户,人口数当为5万多。
从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专注于水墨画探索的中国画家,到林风眠、常玉、赵无极等尝试中西绘画相融合的旅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的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相聚、展出,向欧洲各地的观众讲述中国艺术家的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