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说发生在很久以前。一位神秘的智者坐在一座空谷的念经石上,经过了不知多少风霜雪雨,看惯了不知多少人情冷暖,但是依然不变的是他平和而慈蔼的神情,是他颂念亿万遍的六字真言,他仿佛在祈求什么,又仿佛在等待什么。终于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从远处奔跑而来。
红楼梦中要说一个最让人讨厌甚至遭遇不幸都让人同情不起来的人,那就是妙玉这个虚伪假尼姑了。后来师傅去世后,她寄居贾府,这也是古代修行之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如果你真心向佛,那么深山古庙才是最适宜的修行之所,但是妙玉却选择了富贵侯门贾府,足以说明她是矛盾的,内心深处是依恋红尘的。
《西游记》中最让人想不通的谜题,莫过于那件据说能护身,平时却从不见唐僧穿上的锦襕袈裟。它明明是如来亲赐的宝物,却在整个取经路上像个摆设一样。也就菩萨送他时试穿了一次,封佛时穿了一次,平时都穿着破旧的衣服,缝缝补补洗了又洗,就时不穿新衣服。为啥唐僧这么舍不得穿锦斓袈裟呢?
2020年2月28日,余秀华在其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两首原创诗,其中之一就是含有“袈裟”的《无题》。《无题》一反读者对她诗歌的惯常印象——那种直截痛快,让一些人感到惊讶。这是“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余秀华?这是“来,封我为荡妇吧”的余秀华?在这首诗下,有读者留言:秀华,“这几首诗里我看不见你。”为什么?因为他更喜欢余秀华“泼辣刚劲,敢于撕破一切”的诗歌风格。其实,这位读者应该是不了解余秀华。正如有人所说,余秀华在叛逆的“皮”下,有着对这个世界温存以待之“骨”。而这“骨”,正是她的“慧根”。
很久以前,地狱王曾向地藏菩萨问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问题:“人为何要修行?”地狱王迎了上来,恭敬地向菩萨合掌问道:“菩萨,您常说众生应当修行,以脱离轮回之苦。但我不明白,人生七情六欲,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为何非要修行?难道修行真的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