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无论是思想还是生产力,乃至制度和交通都迎来了巨大的变革,首先是思想的萌发,引发了一轮技术革命,铁器的使用引发了生产力的革命,为了迎合成长起来的生产力,各国都尝试了不同的制度改革,进而推动了整个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轮崛起,乃是在春秋时期萌芽,战国时期野蛮生长,秦朝奠定大格局,汉代实现了发展的这么一个基本节奏。
前段时间,安徽淮南“武王墩”的考古发掘引发大家热议。这座古墓不仅出土了成百上千的精美文物,也深刻反映出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是怎样由盛变衰的。据说,这座古墓的主人为楚考烈王熊完,在他执政后期将楚国都城迁往今安徽寿春。
近日,学者辛德勇老师在《辛德勇读《史记》|商鞅的封地在哪裏?作为一名后学无名小卒,我在拜读学习辛德勇老师的文章之余,也对商鞅封地的位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认真梳理史料,我对辛老师认为商鞅封地应释为商邑外围十五邑,而不应是“於邑、商邑等十五邑”的说法非常赞同,但是对辛老师最终将商邑定在伊洛盆地的邬邑的说法却有不同的意见,谨在此不揣冒昧提出来,向辛老师请教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