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
上海的脸面越来越像朱元璋了,至少从外形上来看是这样的。上海的地理位置实在是绝佳,可谓天选之地。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长江流域19省市的泥沙汇集冲积此地。在时光的打磨下,这个本来就是泥沙冲积形成的陆地,还在长江泥沙的加持下,不断地拉长变大,向海中不断地延伸开去。
“南汇”之名由来于南汇咀(嘴)。古时长江在此入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在此交汇,大约在唐代逐渐形成陆地,故称南汇咀(嘴)。明代南汇咀中后所中国城池史——上海 金山篇中已经说到,明初,为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朱元璋以信国公汤和、方鸣谦在东南沿海设置卫所城池。
河流是城市的母亲,城市是河流的儿女。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巴黎到上海,伟大的城市之间有何相似性与互通性?「不同的河流 共同的力量」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城市。对资源、人口和财富进行统治和管理,是古代城市的核心职能,经济与人文的功能则是次要的、从属性的。
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使得上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内陆与海洋的重要枢纽。
现在问大家长江的入海口在哪里,虽说不出具体的地名,可都知道是在上海,如果查阅资料后,就能够得到一个详细的地名——上海的崇明岛。可是,几千年前的长江入海口并不是在上海,而是在镇江、扬州一带入海,太湖也几乎不存在,这一切的缘由都来自长江自身的“填海造陆”功能。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是很多人都向往的超大城市,这里居住着超过2200多万人口,然而在很久之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渔村,上海的陆地都是长江裹挟而下的泥沙堆积而成,漫长的岁月里,长江出海口疯狂造陆地,600年的时间里造出一个新上海,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