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党中央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它进行科学认真的审视,几经周折,终于作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的决策,随之开始了席卷全国的知青返城大潮,上山下乡整体化的运动终于落幕了。
曾几何时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下乡支援建设,如今这群人已经满头白发,开始追忆过去。如今老师傅退休了,他没有关心过养老金的事儿,但是我却帮他留意了一下相关政策,后开查知:知青下乡的工龄认定之后,养老金每年都可以上涨,2024年也不例外。
1982年国庆节的深夜,万家灯火已经熄灭,女知青萧芸家中还亮着点点灯光,她以凳子当桌,趴在上面写出了一封“大不敬”的信。天一亮,萧芸拿着信前往邮局,寄给了自己认识的最大的一个官。此时,萧芸已经找到了一份幼教工作。
一说到“知青”这个词,就感觉很有年代感,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知青是什么,其实知青就是知识青年的缩写,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那是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我国刚从抗日战争中缓过来,大家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农村和一些边远艰苦地区的民众受过教育的更是凤毛麟角,那时候就出现了一批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的知识青年自愿从城市中去到农村或兵团务农,参与开发保卫边疆,那时候农村的条件很艰苦,他们能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很伟大的,我们祖国如今的建设离不开当初那一批又一批知青的上山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