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佛教称为“盂兰盆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七月十五祭祀的习俗起源于何处?专家表示,农历七月是收获的月份,古时被认为是“吉祥月”。人们会在此时祭祀谷神、酬谢大地,中元节可能是由这一习俗发展而来。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中元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正是秋季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民间也被称作“鬼节”、“地官赦罪日”、“盂兰盆节”和“七月半”等,不仅是中国人传统的祭祀节日,中国周边的很多国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会在这天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同样都是祭祀节日,中元节跟清明节的区别却很大,传统民俗建议了解一下。
“祥开碧落中元节,人颂升平上相生”,临近农历七月十五,天上的月亮一点点渐圆,提醒着地上的人们又到了月半时刻,而这七月半又不同寻常,被称为中元节,也叫盂兰盆节,在民间俗称“鬼节”,是传统的四大祭祀节日之一。
时间过得真快,今是农历七月十五,我们正式迎来中元节,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这是我国民间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人们祭祀祖先有两大目的,一是追孝,人们用茶酒、糕点、水果、纸钱等来祭拜祖先,就是希望逝者在另外的时间过得安逸,中元节最初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秋尝祭祖”,秋天成熟的农作物先给祖先品尝,以感谢祖先的庇佑;
中七月十五节元在多数人看来,各种传统节日中,“中元节”是最不宜说节日快乐的。中元节是个追思先人的节日,民间普遍会进行祭祀活动,在这样一个肃穆、庄重的节日,祝福快乐不适宜,也并不吉利。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兰盆节、鬼节、孝义节,因七月望日(七月半)为中元,故名。
中元节习俗与文化解析:探索“白天无禁忌,晚上多注意”的深层含义中元节,这个有着深深文化底儿的中国传统节日,也叫鬼节或者盂兰盆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过。在这么个特别的日子里,民间有句“白天无禁忌,晚上多注意”的话,既显出了节日特别的气氛,也有好多文化意思和安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