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现场看一眼就断定没问题,说轻点这样的调查就是走过场,敷衍了事,说重了就是失职,没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上10月11日,一则揭露火锅蘸料秘密的调查报道引发关注。报道称,安徽康之道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用松香水擦掉火锅蘸料瓶底的生产日期。
财政部: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即将推出。 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和受污染土壤的环境影响,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7月31日,河南漯河的王女士在火锅店吃饭时,发现蘸料里有只甲壳虫,扒开后发现更多的活虫。火锅店老板回应,蘸料是自家调制的,可能是天热导致生虫,已经下架,提出赔偿1000元并带王女士就医被拒绝,赔偿问题目前还未协商一致。
“我点了饺子,我吃了醋,然后剩了点醋,你给我要醋钱?”“对啊,你剩这么多,不浪费吗?按这样的谁家不收钱!”谁能想到,前有千里香馄饨店“蘸醋被打”,现有东北菜馆“蘸醋收钱”。这事说出去,别说东北老爷们,是个人都得说道几句。
□黄齐超与亲朋好友围坐,享受一顿热辣鲜香的火锅、烧烤,本是令人愉悦的用餐体验。然而,不少消费者在享受美食时,却遭遇了“糟心事”——一些火锅店、烧烤店推出的调料、蘸料,虽在种类与风味上不断推陈出新,却被商家强制“必点”,让消费者感觉像是碰上了“霸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