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9月10日电从去年9月来到马武寨寄宿制小学至今,“90后”女孩陈燕子担任特岗教师即将满一年,初为人师的她见证着这所乡村小学的巨大变化。“陈老师,欢迎您!”黑板上稚嫩的大字让陈燕子放下了不安,怀揣感动与憧憬与7名学生相识。“从陈老师来的第一天,孩子们的脸上就写满了对新老师的喜欢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原标题:机遇与风险共存:女性教育发展新局面阅读提示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女性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两性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数据上的均等”。当前女性教育发展是我国性别平等教育政策长期推动的成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刊发的一篇论文指出,作者通过问卷收集了 1907名女教师在工作、生活、婚姻、生育方面的现状与意愿,发现女教师整体的三孩生育意愿不超过4%,具有三孩生育意愿的女教师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
来源:环球网2020年8月23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60名关心西部教育问题的专家学者、教育机构负责人、一线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企业,带着让西部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共同目标,探讨信息化如何改变西部教育。
历经10年嬗变,“让不让生”已不再是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想不想生”和“生了怎么养”。回顾政策历程,10年间,从2011年的“双独二孩”,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2021年放开“三孩”,这表明政府提高人口生育水平的决心。
5月15日,“弘扬新时代家庭观 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家庭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以专家作学术专题分享的形式,交流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新问题新任务,以研究和推动社会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家庭观,引导家庭教育新实践。
10月16日,2020年中韩妇女知名人士论坛以视频方式在北京和首尔两个主会场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韩国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支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承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四部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第13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提到,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这项改革举措将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
发展好乡村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近年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进展,乡村教师待遇整体上得到改善,但在教学质量、教育创新等方面,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偏远和贫困地区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现象突出,乡村教育“软环境”建设仍面临困境。
12月22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暨福田区“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监测结果解读反馈会在福田区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举行。这是福田区以评价改革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一次先行探索,是福田区实现从幼儿园、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进行全链条监测的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