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期里,天天美酒佳肴、糖果零食不断,有些人不但体重蹭蹭向上涨,甚至肠胃“罢工”,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管理科主管中医师黄梦婕建议大家在节后用1-2周调整一下饮食和作息,安抚“受伤”的脾胃。四道靓汤健脾消食“《黄帝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中秋佳节是关于团圆、爱与美食的节日。但过节期间容易吃得过多、过油,加上秋季昼夜温差较大,一些人会出现腹胀、嗳气、胃痛、腹泻等情况,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脾胃的调养。为什么秋季脾胃容易出问题?炎热的夏天,饮食多生冷寒凉,许多人存在不同程度脾胃虚弱的情况。
脾胃,作为中医理论中的“后天之本”,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饮食消化、能量吸收乃至全身的健康状况。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很多人都会出现脾胃不和的问题,如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那么,如何养好脾胃,让它恢复健康状态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个简单实用的步骤!
脾胃一伤,人就废一半。中医上认为,脾胃位于人体中焦,是人体的“中轴线”,发挥着上通下达、转输精微的关键作用。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输布全身;胃主受纳,容纳食物并初步消化。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五脏六腑才能各司其职。
在中医理论中,脾性属土,有“喜温恶寒”“喜燥恶湿”的特点。寒冬气温低,人体阳气收敛,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尤其是原本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饮食调养冬季,我国不同地区温度和湿度差异较大,调养脾胃时应注意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