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自1936年发现,1959年命名,对良渚文化的考古研究已持续了80多年。
我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却一直苦于没有实证,而做到这件事的,是一个只活了28岁的年轻人。一年以后,流亡在外地的年轻人,终于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也正是这份报告,后来震惊了全世界。
潮新闻 记者 唐骏垚 见习记者 胡金第二届“良渚论坛”举办在即,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浙江、聚焦良渚。2023年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以来,浙江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央广网杭州12月4日消息(记者 王春然)12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主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出席论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央广网发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为何以“良渚”名之?
4月10日,“五千年前的水乡泽国——良渚文化展”在伪满皇宫博物院博物馆之眼艺术宫开幕,展览精选玉琮、璧、钺等文物近90件(套),全方位展示了距今5300—4300年间良渚古国的辉煌成就,带领观众探索中华文明的璀璨源头——良渚文化。
潮新闻客户端 黄岚3月底的周六,艳阳高照,我和父母兄嫂等家人前往浙江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早上7点,我们从慈溪出发,横越300里,到杭州城接上在浙大硕博连读的侄子,前往良渚。是日也恰好是我在澳门读研的女儿,前往印尼旅游,直线距离已过五千公里,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2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在浙江举行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本次发布会聚焦长江下游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发布的三个项目分别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整体研究进展、江苏东山村及寺墩遗址考古研究、安徽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5周年之际,良渚文化大走廊又一标志性成果即将揭幕。7月2日,记者获悉,集文化创意和艺术展览于一体的良渚5000+艺创园将于7月12日开园,并同步全面开启招商。届时,园区将荟萃艺术文化展览、创意市集、艺术共创、音乐现场,以及光影艺术展演等。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几代考古人耕耘80多年,一步步揭开了良渚古城的神秘面纱。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历程如何?良渚文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杭州,江南水乡的代表,既有西湖的柔美,也不乏钱塘江的壮阔。而在距今5300年至4300年,这里也同样矗立着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良渚古城。这座古老的城市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是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工作。
玉璧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炭化稻谷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九节人面纹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陶带把杯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青铜人头像 商 三星堆◎王建南展览:文明的源起:早期中华文明探寻大展展期:至2025年3月31日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文明的源起:早期中华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前,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核心是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在中华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长河中勇立潮头,拥有以莫角山宫殿区为中心的良渚古城及其成熟的道路交通体系与功能分区,以反山和瑶山大墓为代表的王级墓葬,以山前高低坝设施为核心的庞大水管理系统,以精美玉器为载体的上层意识形态,以刻划符号为形式的图文记录手段,以寺墩、福泉山等聚落群为代表的地方性方国,以聚落和墓葬分化为指征的社会分层,共同昭示其已经具有文明古国形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考古中国”又有新进展。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委托浙江省文物局在杭州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浙江杭州良渚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及苏州东山村遗址、安徽马鞍山凌家滩遗址等4项考古遗址及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最新进展。
来源:【中国文物报】距今5300年至4300年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迈入早期国家的良渚文明,主要分布于36900平方公里的环太湖流域,形成了以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良渚古城为中心,以及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等为区域中心的地域文明。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良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玉器文化。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类型丰富、制作精美,展示了当时先进的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