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来信】我今年已经62岁了,年纪大了,眼睛也难免有些问题。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我的视力似乎在逐渐下降,眼前的世界越来越模糊,看书、写字都变得十分吃力。开始我还以为这只是老年的常见问题,眼镜也从来没离开过鼻梁。但后来,我意识到,仅仅依赖眼镜,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0日讯 家住聊城的卜老师今年59岁,30年前因双眼圆锥角膜接受过角膜移植手术,本人还有20多年的痛风病史。4年前,卜老师的双眼出现疼痛、畏光、视物不清等症状,在多家医院进行了治疗,先后使用多种滴眼液,但症状无明显好转。
记者 张如意 通讯员 汪心海 王鹏策圆锥角膜、角结膜皮样瘤、角膜溃疡、角膜穿通伤……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角膜病科,每天都能见到因不同角膜疾病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面临着失明的困境,角膜移植手术是他们复明路上最后的稻草。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黄锦海团队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高蓉蓉团队合作,日前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以MOF为载体装载核黄素的跨上皮角膜交联研究的论文,为圆锥角膜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近日,15岁孩子小伟(化名)视力急速下降,为查明原因,杨先生一家慕名来到昆明爱尔眼科医院找到该院角膜及眼表病科主任唐瑜鸿求诊。“我们一直以为孩子视力下降是受到角膜炎影响,滴用的眼药水都换了几十种,但他眼睛不适的症状却没有丝毫改善。
原标题:诱导多能干细胞疗法修复患者角膜日本大阪大学科学家首次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转化而来的角膜组织,修复了4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患者的角膜。结果显示,其中3名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持续时间长达一年。
新民晚报讯(记者 左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李美燕团队与浙江大学贺永教授团队、上海大学张坤玺副教授团队联手致力于角膜创伤修复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联合团队研发的光固化水凝胶“T.E.S.T”以其“透明、支持、无缝、坚韧”的特点,助力角膜修复材料的革新。
不同的是,近视、远视的形成是因为外界的平行光线在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形成的焦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散光则是由于屈光系统在不同方向的屈光力存在差异,导致光线无法聚焦形成焦点,只能成两条焦线以及在两条焦线之间的最小弥散圆,这就导致看东西时会出现重影的感觉。
原标题:大理州人民医院为16岁圆锥角膜患者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超过8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取。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端,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角膜损伤将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影响生活及工作。对于不可逆的角膜损害要想恢复视力,角膜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的有效方式。
一直纠结要不要去做近视手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结果——找医生一看,哦豁!做不了激光近视手术!一颗想摘镜的心无处安放……17岁的小罗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他计划今年秋季应征入伍,近日便到龙岩爱尔眼科做近视手术术前检查。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记者11月19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周行涛团队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先进材料》发表重要科研成果——“基于微针介导的核黄素靶向递送在圆锥角膜个性化角膜交联研究”,该研究被选为当期杂志的亮点论文。
2025 年 1 月 13 日,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A first-in-human clinical study of an allogenic iPSC-derived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substitute transplantation for bullous keratopathy 的研究论文。
瑞典的科研团队在《 Nature 》子刊《 自然生物科技 》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使用猪皮成功使 20 名法定失明的患者恢复了视力,且无不良反应。一边是全国年产量 6.7 亿头,每头猪 2 平米大小的猪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