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傅传刚主编《大肠癌100问》直肠癌手术后为什么大便次数会增多?一般术后多长时间会恢复正常?如何处理?直肠和肛管在控制大便中有何作用?直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储存大便,此外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和吸收水分功能。
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低位直肠癌保肛后多久需要还瘘?本期“壹问医答”邀请烟台市中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孙晨昆对此问题进行科普。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3日讯“感谢医生为我保住了尊严,让我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23日,60岁的刘女士专程从荆州赶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向江从庆教授团队表示感谢。7年前,江从庆带领团队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竭力为她保住肛门,并根治了直肠恶性肿瘤。
以下是一些关于肠癌手术后大致恢复时间的信息汇总:1. 短期恢复:术后早期:通常情况下,结肠癌术后患者在术后7天左右可以初步恢复,包括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
专家简介:王志刚,男,主任医师,教授,外科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脏器联合脏器切除和质量控制学组副主任委员。
64岁患者吴先生,因低位直肠癌实施了直肠癌根治术。术后,他出现了大便不能控制的情况,每天大便10余次,即使在睡觉时,也有漏便的现象。一开始,吴先生没有进行特殊处理,后因症状加重,开始辗转在上海各大医院寻求诊治措施,诊断为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死亡率高,患癌如同判“死刑”。人们闻癌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2023年全国癌症的发病情况,全年共诊断460余万新的癌症病人,其中结直肠癌仅次于肺癌,新发55万多人,死亡28.6万多人。
尽管保肛手术保留了肠道的解剖连续性,但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现有的研究显示,保肛患者术后1个月多项功能及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恶化,而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并接近术前水平,在1年左右基本稳定。
根据肛门功能的不同,保肛手术分为三种周志祥教授:广义的保肛手术指的是保留了肛门的手术,但是仅仅“保留肛门”并不说明肛门有功能。目前学术上只认为有保留了“有功能”的肛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肛手术。对于高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的功能几乎不会受到影响,可以恢复到正常。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4日电(杨海燕 李秋莹)直肠癌是指直肠腔内恶性肿瘤,在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大肠癌总发病率的60%-70%,发病率比较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与此同时,低位直肠癌占比超50% ,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