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影主楼后面是一个由四面楼围起来的四合庭院,庭院四周有长影出品的代表性影片中的人物雕像,几乎都是单个人物雕像,其中只有一组群雕,而且群雕中还有反面人物的雕像。这组雕像就是电影《沙家浜》中“智斗”一场戏的场景,雕塑的是剧中三个人物: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
当年《沙家滨》一剧中的“阿庆嫂”,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表演者把这位不同凡响的女英雄的机智、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智斗”一场戏,十分脍炙人口,她把那阿庆嫂的“老板娘”味儿演得十足,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精明、能干味儿,透着一股帅气!
北京京剧团有一出《沙家浜》,这出戏最初就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创排的,可以说这个改编的京剧版本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更是与《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一同位列第一批“八大样板戏”。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一张嘴。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这是《沙家浜》中,阿庆嫂最为经典的唱段——《智斗》中的一段词。而阿庆嫂的扮演者洪雪飞,也凭借着精湛灵动的演绎一炮而红。
在1963年初,文艺旗手在上海找来了几个剧本,其中包括上海人民沪剧团的《芦荡火种》。虽然第一次改编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在彭真等人的建议下,汪曾祺对剧本进行了精心调理,特别是在人物刻画和文学表达上下了功夫。
70年代的审美,跟现在完全不一样。那是一个中国女性去性别化的年代。女生都要像男生一样刚强,中性装扮成为一种时尚,立志成为“铁姑娘”,成为无数少女追寻的方向。而样板戏的出炉,更加强化了这一点。出现在样板戏中的女主角,基本上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