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抖音首次发布《抖音内容标识使用规范》,规范中指出,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个真实美好、积极健康的分享平台,并鼓励创作者尊重事实、发布客观真实信息,同时对于特定信息,应提供充分的说明。
一直以来,剧情类视频都是短视频行业重要的内容品类,涌现了众多优秀的创作者和作品,丰富了广大网友的精神生活。但近年来,也出现了部分剧情视频作品在网友、媒体传播、转载过程中,因为前后语境缺失引发误解,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给网友和创作者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5月27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抖音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公告显示,在抖音以热点事件当事人身份发声的用户,抖音将联系当事人进行身份认证。逾期未认证的用户,抖音将采取包括强提醒标注、禁言等一系列措施,直至用户提供可信材料方可解除限制。
2月12日,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在微博发文回应视频“摆拍”乱象。他表示,平台对摆拍治理是明确的,会要求作者做标识,不做标识的摆拍内容核实后会按违规处理。“怎么识别摆拍是治理难点,一些媒体有时也会误把段子当作新闻来报道。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2月12日,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发文回应视频“摆拍”乱象,他表示,平台对摆拍治理是明确的,会要求作者做标识,不做标识的摆拍内容核实后会按违规处理。“其实,怎么识别摆拍是治理难点,一些媒体有时也会误把段子当作新闻来报道。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27日,据IT之家消息,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为落实“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抖音启动热点内容核实机制,分为热点事件当事人核实和疑似演绎内容核实两大部分。一是热点事件当事人核实。
3月30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更新“剧情演绎”类视频创作规范,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抖音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避免作品被误解。
治理虚假摆拍一方面需要互联网平台不断升级针对虚假摆拍视频内容、创作者的处罚规则。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也承担着内容把关、舆论监督、核实辟谣等多重责任。政府专项治理、平台严格监管、媒体核实辟谣,各方共治必更见其效。
近期,南方+记者注意到,网上部分剧情演绎类视频作品网络传播过程中,因为前后语境缺失,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还有极个别创作者试图利用虚假人设、情节等编造不实信息,凸显对立或冲突效果,骗取流量和钱财。
5月27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实施热点内容核实机制。根据公告,在抖音以热点事件当事人身份发声的用户,抖音将联系当事人进行身份认证。逾期未认证的用户,抖音将采取包括强提醒标注、禁言等一系列措施,直至用户提供可信材料方可解除限制。
记者从字节跳动获悉,抖音5月27日起实施热点内容核实机制。在抖音以热点事件当事人身份发声的用户,抖音将联系当事人进行身份认证。逾期未认证的用户,抖音将采取包括强提醒标注、禁言等一系列措施,直至用户提供可信材料方可解除限制。
11月5日,抖音网红“柴犬贼难养”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致歉声明,向顺丰公司公开道歉。在致歉信中,“柴犬贼难养”明确表示,其此前发布的涉顺丰快递员视频的文案完全是其本人杜撰编造,目的是吸引网友眼球,赚取流量。
日前,一名拥有70多万粉丝的女网红在网上发布视频称,云南一位粉丝寄了一箱野生菌给她。视频显示,开箱后还有一张纸条,嘱咐她“一定要煮熟了吃”。但只见她撕碎纸条,拿起见手青就开始生吃。没过一会儿,视频中便出现该女子呕吐、疑似产生幻觉被送医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