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陈晓)“吸粉引流,动动手指即可日赚千元”“微信拉人、工资日结”,这些看似高薪的“吸粉引流”兼职背后潜藏风险。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吸粉引流”的诈骗案作出宣判。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6月30日昆明警方公开曝光涉“两卡”惩戒人员名单详情如下↓为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及“长风2024”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进一步压缩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空间,昆明警方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断卡”行动,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财
近日,来凤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四名被告人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身份证信息注册游戏账号牟利,最终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至一年不等刑期,缓刑一年八个月至一年,并处3000至1000元不等罚金。
“先生,这样的照片,您也不想被登报公开吧?”面对来自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明晃晃的威胁,张某悔恨不已,却也无计可施。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我某驻外机构公职人员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的间谍案件。个人在境外遇到间谍组织拉拢策反怎么办?
为贪图蝇头小利,当起倒卖车辆行踪轨迹的“中间商”,男子张某为此栽了跟头。近日,福建省闽清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同时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利用境外软件有偿提供给他人,天某某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罚金一百万元。2022年4月至8月间,天某某伙同他人,通过爬取、交换、购买等方式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后,利用境外聊天软件向他人有偿提供公民信息查询。
在网上随意曝光他人的隐私,会构成侵权吗?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发展,网络成为不少人情感宣泄的出口,因各种原因在网上散布他人“隐私”的事件频频发生。但要注意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随意曝光他人隐私,即便事出有因,即便对方是亲密的恋人关系,也要当心会触犯法律!
近日芝罘公安对各类侵财案件重拳出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近日,凤凰台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一男子自称为烟台x局科长,以可以帮忙找工作为幌子骗取钱财。接到报案派出所迅速组织民警展开侦查经走访摸排、细致研判获取大量案件证据锁定嫌疑人郭某并将其抓获。
据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法院消息,近日,该法院审结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据介绍,张某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00后”在校大学生,他专业成绩优异,曾在专业专项比赛中多次获奖。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 记者 钱绯璠12月7日晚,一网友发文称,一名疑似西安阎良公安系统内的警务人员通过微博私信威胁自己,并声称可以查到自己的个人信息。12月8日,@西安阎良公安 发布情况通报——12月7日,网传该局工作人员私信某网民声称要查询其公民个人信息。
刚刚厦门警方发布消息↓↓↓为博流量张某在网上编造发布谣言信息“厦门某人大代表声称为解决医院内床位紧张问题建议将床位改成上下铺”造谣者张某被厦门警方查获依法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悔不当初2023年10月29日张某在家中看到一条极易引发炒作的信息内容为某人大代表提议为解决医院床位紧张问题
“奶油气弹”“打气球”“甜甜的快乐气体”……这些听起来无害的词汇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笑气”其百变面孔让人放松警惕不断毒害年轻人在我国,“笑气”已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在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的情况下进行运输、销售,属于非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