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建成超过1200万台本报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丁怡婷)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13亿千瓦,规模升至世界第一。
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廖睿灵)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据悉,2024年江苏徐圩等5个项目的11台机组获得核准,全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102台、装机1.13亿千瓦,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核电大国。
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记者韩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3亿千瓦,占新增装机的85%以上。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2024年,全年全国煤炭产量约47.
从全国能源工作会上了解到,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来自国家能源局数据预计,2024年全年: 全国煤炭产量约47.6亿吨原油产量连续6年回升天然气产量连续8年增产超百亿方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张海妮丨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丨NO.1 媒体:中国核电进入加快建设期据第一财经,多位行业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将是核电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清洁、稳定的能源特性将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海外网海外网3月5日电据欧洲时报网报道,未来中国核能发展有较大空间。报道称,中国核电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核准11台核电机组,连续三年核准机组数量达到10台及以上。截至2024年,中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102台、总装机容量1.
■本报记者 王林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报告称,过去10年,全球用电量增速是总能源需求增速的两倍,这为核能新时代大门开启铺平了道路。作为一种清洁、可调度的电力和热能来源,核能不仅可以大规模部署且全天候可用,还能与可再生能源形成高效互补,将在保障能源安全和气候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 宇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演变的当下,核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且稳定的能源形式,正逐步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愈发凸显。2024年9月10日,海南昌江核电站第一台蒸汽发生器吊装就位。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透露,我国核电发展步伐稳健且坚定。
澎湃新闻多方获悉,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首堆已于2024年12月商运投产,该型号的后续批量化建设将更为畅通。位于山东烟台的莱阳核电项目拟建6台“国和一号”机组,这是“国和一号”批量化、标准化推广的起点,一期工程有望于今年获批开工。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7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9431.7MWe(额定装机容量)。2024年全国共2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分别是位于广西的防城港核电厂4号机组和位于福建的漳州核电厂1号机组。
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迎来新年“开门红”。澎湃新闻从中核集团获悉,2025年1月1日0时17分,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福建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重要进展。
澎湃新闻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国家核安全局2月10日颁发广东陆丰核电厂1号、2号机组建造许可证。这意味着陆丰核电一期拿到开工前的最关键审批文件——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核电厂建造许可证》后,核电项目主体工程即可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并开始全面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获悉,为加快构建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我国将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稳妥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合理保障新能源收益。建立适应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和智能微电网广泛参与的市场机制,提升配电网新能源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