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地方行政组织从大到小依次为省、府、县。一省最高长官为总督和巡抚,掌握军政大权。学台,又称提督学政,其地位与督抚齐平,主管一省的教育、科举等事务。督抚之下,设有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承宣布政使司的长官称布政使,又称藩台,主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和人事。
常看清朝题材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剧中经常会出现对清朝官员的一些尊称,像制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学台、府台这些称呼,那么如果对清朝官制不了解的人会纳闷这些官职具体指哪些官名,下面就来说说这个事情。
程俊珊搜集自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后,规定万人以上的县城长官叫“县令”,不足万人的称“县长”。这一规定持续到唐代,唐中后期土蕃割据,有县令空置,由其他代理,代理者称“县知事”。宋吸去教训,不任命,便派遣官员,就变成了“知州、知县”。元没有用汉制,称一地一把手为“县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