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西公安分局胜利路派出所在开展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预警见面劝阻工作时,成功查处一起网络赌博案件。11月4日上午,胜利路派出所接到线索,辖区居民张某的银行卡正在向涉诈账户进行转账。在接到指令后,民警立即上门开展反电信诈骗见面劝阻工作。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为了把充值到游戏里的几千块要回来,找了游戏代退费机构,没想到反被骗走三百块……”据媒体报道,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诈骗陷阱。有机构宣称,成年人消费者在游戏充值后,只需缴纳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服务费”,就可以帮助退款,成功率百分之百。
如何妥善处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纠纷,一直是网络热议话题。近日,一则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案件,再次引发网友关注。山东一名11岁男孩在使用平板电脑玩游戏时,误入消费“陷阱”。他通过某平台直播间提供的店铺链接进入商店,趁母亲不注意,使用母亲微信扫码支付22次,累计充值41130元。
本报记者 许心怡 吴可仲 上海报道游戏有着多种盈利模式,除了钱货两清的买断制,还有点卡制、月卡制、订阅制、植入广告等。目前,玩家数量庞大的国产游戏最常采用的是内购模式——游戏免费向玩家开放,通过向玩家出售服装、道具等获得收入。而这其中,抽卡模式被许多游戏采用。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和打赏案件,当前呈现“低龄高额”的态势。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法官王红霞介绍,从北京互联网法院此前的判例来看,年龄最小的案件当事人仅有4岁,诉讼中要求返还的平均标的金额是8万元。面对此类网络游戏充值和打赏纠纷,法院如何处理家长的退费申请?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针对当前消费者投诉热点、难点问题,广东省消委会发布消费典型案例。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难度大深圳消费者董先生称其未成年孩子一年来在一款网络游戏内充值近500元,向消委会投诉要求全额退款。
数字经济的浪潮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未成年人作为数字世界的“原住民”,其网络游戏消费行为及相关权益保护问题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纠纷时有发生,甚至衍生出“游戏代退费”诈骗产业链,暴露出网络消费保护的新漏洞。
林某利用休息时间玩一款卡牌类游戏,某天他在游戏公屏上看到有人发布了一个“低价代充游戏币”的小广告,价格要比通过官方渠道充值便宜很多。林某顿时就心动了,于是添加了对方为好友,并表示自己有意购买低价游戏币。
“为了把充值到游戏里的几千块要回来,找了游戏代退费机构,没想到反被骗走三百块……”据媒体报道,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诈骗陷阱。有机构宣称,成年人消费者在游戏充值后,只需缴纳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服务费”,就可以帮助退款,成功率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