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湖南官田遗址项目负责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莫林恒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汉晋时期铁器生产加工场址,清理出的各种铁器加工炉遗迹系在南方地区首次发现”。
中新网吉林10月24日电 (记者 苍雁 石洪宇)将金属文物放进除锈机,崔琬莹小心翼翼地去除铁器表面锈蚀,尽可能地还原文物原本的面貌。100多件铁器,她要用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处理完成。玻璃门窗之外,公众可全程参观其工作,见证文物如何“活”起来。工作人员正在去除文物上的锈蚀。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桑植官田遗址全貌。受访单位供图官田遗址发掘的作坊区。受访单位供图官田遗址出土的遗物:铜器、冶炼遗物及石器。受访单位供图官田遗址出土的遗物:铁器。受访单位供图官田遗址出土的遗物:陶瓷器。受访单位供图2020~2022年官田遗址发掘区平面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通讯员欧杰、王冲)曾国考古以出土大量的青铜重器闻名,1月15日记者获悉,京山苏家垄曾国遗址考古发掘新发现一批早期铁器,时代早在春秋晚至战国早期。该发现在曾国考古中罕见,为认识长江中游地区早期铁器传播、生产和应用及南方冶铁技术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本报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张魏8月13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来到三门峡市,走进虢国博物馆。位于黄河岸边的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而建立的一座专题博物馆,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等于一体。
来源:【人民网】官田遗址出土的称量铁器的陶权。 莫林恒供图官田遗址的发掘,不仅解决了汉晋时期武陵山区铁工业技术、作坊布局、产品类型等具体问题的考古,更为认识汉晋时期南方地区郡县乃至乡亭冶铁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宝贵资料冶炼铸造,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的经济与技术基础之一。
中新网泉州7月25日电 (吴冠标 高一帆 黄靖棉)“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相结合,是我们两年来一直在做的工作。”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将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泉州宋元冶铁“遗音”。
1960年,河南省文化局曾在此进行小规模试掘,发现了大量与铸铁相关的遗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再次对后端湾铸铁遗址展开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大量铸铁相关遗迹和遗物,其中脱碳窑是战国铸铁遗址中首次发现,本次发掘对揭示韩国先进的铸铁工艺技术水平,研究中国铸铁技术的起源与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网 “提取文物,像做一台非常重要的手术。我们的‘病人’就是墓葬中的遗物,在场的每位工作人员、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浙江省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鹏说。今年2月,“浙江绍兴古城发现29座古墓葬”引发广泛关注,年代跨度从战国时期延续至清末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