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据最新调查数据分析,安徽省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连续4年保持增长,目前约1620条,分布点位增加至358个,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野外扬子鳄产卵41窝947枚,创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新高,显示了扬子鳄野外种群良好的发展态势。
1982年的暑假,张绪宏的儿子和村里的小孩一起去水库游泳。他们比赛从岸边游到水库中间的一座小岛上。张绪宏的儿子第一个上了岛。这座小岛孤立在湖水中央,只有两间房子那么大,上面树木茂密,除了这群好奇的小孩,平常根本没人上去。
大皖新闻讯6月20日下午,安徽扬子鳄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泾县中桥片区巡护时,发现了一窝鳄卵,共33枚,这是2024年度发现的首窝野外扬子鳄卵。经检查,鳄卵外壳完整,表面黏液明显,推算为当天凌晨所产。随后,工作人员对该窝鳄卵位置坐标、窝巢径、窝巢高等数据进行登记,并采集了影像资料。
来源:中国新闻网 12月12日,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渡片区内,工作人员将清洗后的扬子鳄抱起。当天下午,为期5天的扬子鳄“搬家”工作接近尾声,数千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被工作人员从饲养池转移到室内越冬暖房,保证其安全过冬。
8月15日下午,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繁殖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检查时,惊喜地发现2枚临近“预产期”的扬子鳄卵有破壳迹象,标志着2024年度人工孵化的扬子鳄卵即将进入出壳期,扬子鳄人工繁育工作也进入新的关键阶段。
6月23日上午,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郎溪高井庙片区野化训练基地,发现6窝扬子鳄鳄卵,经清点,共计174枚,随后,工作人员将鳄卵收集后送至繁育中心进行孵化。扬子鳄保护区2024年鳄卵人工孵化工作正式开始。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合肥11月4日电(记者高飞跃)记者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根据最新调查数据分析,安徽省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连续4年保持增长,目前约1620条,分布点位增加至358个,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今年是安徽省第20次开展扬子鳄野外放归,也是完成首个扬子鳄规模化野外放归5年计划后,启动的新一轮规模化野外放归。目前,安徽省已累计放归扬子鳄1818条。“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逐年增长,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结构日趋合理,绝大多数放归鳄已适应野外环境,部分个体开始产卵繁殖。
9月22日,安徽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宣城市科技局、宣城市第四小学民生校区在扬子鳄保护区夏渡片区开展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暨“爱鳄护鳄小小解说员”聘书颁发仪式。活动分无人机科普及展演、聘书颁发仪式和公益科普解说三个部分。科普展演,点亮“创新”之光。
日前,河海大学开展第三批赴南陵县籍山镇长乐村野生扬子鳄保护区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6月,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芜湖市南陵县长乐村、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三方在南陵县长乐村设立“扬子鳄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并正式挂牌运营。
有一种鳄鱼,2亿年前就已活跃在这个星球,却历经艰险,一度存活不足120条,几乎就要灭绝了!这种鳄鱼,就叫扬子鳄,有“活化石”之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跟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一个级别。等待野外放归的扬子鳄。
9月10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办法》共5章28条,分为总则、规划、保护与管理、有关责任、附则。《办法》的实施对进一步加强扬子鳄物种保护和保护区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经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安徽首个野生动物调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扬子鳄野外调查技术规程》发布。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由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安徽师范大学共同起草。该标准自2024年5月15日起实施,是我省扬子鳄物种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近日,扬子鳄保护区红星片区、双坑片区和长乐片区,陆续传来野外雏鳄破壳出生的好消息!自6月下旬发现首窝鳄卵以来,扬子鳄保护区不断加大巡护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野外窝巢,掌握鳄卵受精情况;强化科研监测,安装红外相机、温湿度记录仪等设备,实时监测窝巢周边环境及鳄卵孵化情况。
9月3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宣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公安机关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旨在强化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打击危害扬子鳄及其栖息地违法犯罪。
近日,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宣城市第九幼儿园在保护区夏渡片区开展“科技童行 秋趣探秘”主题研学活动,1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在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局自然教育导师的带领下漫步林荫小道,依次参观游览了扬子鳄龙吟湖、潜龙湖、就地越冬池等扬子鳄观赏区。
中新网合肥12月13日电 题:数千条扬子鳄转场“猫冬”作者 储玮玮 刘鸿鹤12日午后,阳光普照,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渡片区内,数千条人工繁育扬子鳄“搬家”工作接近尾声。12月12日,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渡片区内,工作人员将扬子鳄从饲养池内抱起。
寻迹“活化石”扬子鳄。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这个时间来刚刚好,肯定能看到!”一下车,泾县昌桥乡工作人员就给记者打起了“包票”。得知昌桥乡中桥片区核心栖息地就在不远处,大家改驱车为徒步,生怕惊扰到了扬子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