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本书紧紧围绕“坚持独立自主”,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坚持推进独立自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系统考察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深刻阐释坚持独立自主的科学内涵、历史经验和重要意义,着重对新时代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进行全面阐释。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是一句励志的话,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古人对“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君子在修行的路上不断修正错误归于道化、德化,自强乾健,日日新,生命生生不息的描述。
新华社推出十集英文微纪录片《近观》以十个古语为线索探寻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了解“何以中国”的文明密码“自强不息”这个词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该效法上天积极进取,永不懈怠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作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它最令人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