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要求,我们设置了“教材建设笔谈”专栏,旨在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
“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中小教育一体化之中,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基本路径。
新京报讯 据教育部消息,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形成了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等鲜明的精神品格,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载人深潜精神、探月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独特的精神气质,融进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全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常人眼里,今年52岁的卢柯一直在“惊悚地成长”——16岁上大学,30岁当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41岁成为美国《科学》杂志的首位中国评审编辑,48岁成为中国“万人计划”的首批杰出人才6位人选之一。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做《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时,多次讲到“加强考试机构命题能力建设。加强对新高考省份选考科目自主命题的指导,组织命题队伍培训,开展试题评价,不断提升命题能力。”
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