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型电光晶体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合适的理论方法以系统指导新型电光晶体的探索,同时,电光晶体的应用受到晶体对称性制约和其它苛刻条件的影响,例如高光学质量、大尺寸单晶的生长及电光测试器件的设计存在一定难度。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叶宁课题组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计划和面上基金等项目资助下,以经典的KBBF结构为模板,通过将KBBF中的无机的平面三角3-基团和四面体5-基团分别用有机的平面三角+基团和无机的四面体-替换,成功获得了第一例氟磺酸盐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即C3SO3F。
据中科院人事局网站近日消息,张健已任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健张健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相关工作以Phase Matching Achieved by Band Gap Widening in Infrared Nonlinear Optical Materials 为题,发表在CCS Chemistry上,副研究员刘彬文为第一作者,副研究员姜小明、研究员郭国聪为通讯作者。
东南网4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研制出高质量绿光陶瓷薄片,解决我国显示产业“卡脖子”问题;发明完全自主可控的第三代编码识别标准——量子云码,为每个物品打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这些让人赞叹的科研成果,都来自一个打破传统、十分贴近新兴产业的新型创新平台——闽都创新实验
研制出高质量绿光陶瓷薄片,解决我国显示产业“卡脖子”问题;发明完全自主可控的第三代编码识别标准——量子云码,为每个物品打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这些让人赞叹的科研成果,都来自一个打破传统、十分贴近新兴产业的新型创新平台——闽都创新实验室。
11. 大含“细”入 同“胞”共气|重点实验室巡礼。12. 坐看“风云”起 |重点实验室巡礼。13. 百炼“枪杆”战病毒 | 重点实验室巡礼。14.“催”陈出新 谋“化”未来 | 重点实验室巡礼。15.薪火相传 “润”化万物|重点实验室巡礼。
当时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所长卢嘉锡先生,一咬牙、一跺脚,当场表示:“如果把研制非线性人工晶体当做下地狱的话,那么我不下地狱,谁来下地狱?”这是纪录片《科技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科技档案》第二集《材料革命》中生动的一幕,也是无数中国科研人员在探究材料领域时勇于承担、敢为人先的最
据中科院人事局网站近日消息,张健已任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健张健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