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上海同金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金”)首席科学家刘中民,在首届“同金干细胞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介绍,他们研发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衰注射液”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将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争取一两年上市。
自1932年干细胞相关研究问世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干细胞在组织再生方面的安全性和潜力,也经受了广泛的研究与测试。英国《自然》网站近日报道,据专家统计,截至去年底,已有100多项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或已经完成。
自1932年干细胞相关研究问世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干细胞在组织再生方面的安全性和潜力,也经受了广泛的研究与测试。英国《自然》网站近日报道,据专家统计,截至去年底,已有100多项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或已经完成。
如何突破干细胞临床转化及应用瓶颈,充分发挥浦东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作用,加快推进干细胞产业发展,已成为“十四五”期间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干细胞技术正在突破传统医学,在人类重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优势。
希望以后国际上提到干细胞治疗,首先想到的不再是日本、英国、美国,而是中国。早在2013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就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成立了“干细胞工程转化医学中心”,踏上干细胞临床转化之路,前瞻性布局和打造了国内首个国际领先的集“干细胞前沿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转化与应用”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干细胞研究高地,是上海干细胞科创中心和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承建主体,并牵头起草了多项干细胞领域标准。
我国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达3.3亿,其中进展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者并不罕见,约有890万余名患者饱受其苦,5年死亡率超过50%。内、外科的药物、起搏器、心脏移植等现行治疗方式均存在一定缺陷,是否有突破性新疗法?
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领域,干细胞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32年干细胞相关研究问世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干细胞在组织再生方面的安全性和潜力,也经受了广泛的研究与测试。英国《自然》网站近日报道,据专家统计,截至去年底,已有100多项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或已经完成。
“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和老年病的日益增多,现在非常流行年轻时把细胞储存起来,年老的时候用,或者小孩生下来的时候把脐血储存下来等年老的时候用,这都是谬误,完全不可取。”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在缺血性心力衰竭干细胞治疗国际高峰论坛期间对39健康网编辑表述了上述意见。
1,陈赛娟,1951,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专家,著作《人类基因组研究基本技术》,主要成就是简称和发展了一整套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志体系,建立了移植性和转基因白血病动物模型,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学进步一等奖,以及其他相关科学进步奖,她的身边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她的丈夫陈竺,她的老师王振义,她的同学陈国强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