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4日在京举行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国中医科学院近年来采取系列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重点研究领域、重点学科专科的领军人才建设,目前已有岐黄学者27位,占全国岐黄学者总数的近20%。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以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和多模态融合为核心,加速渗透医疗健康领域。全球范围内,“AI+医疗”已广泛应用于疾病预测、影像识别、药物研发等场景。不过,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关注到,我国中医药与AI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1月30日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和产品数量迅速增加,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将手放在脉枕上,机械“手指”轻轻扣住脉门,不一会儿,一份健康报告就生成了。如今,在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养生馆等场所,“AI中医”纷纷上岗。中医智能设备采集用户面相、舌象以及脉象信息后,通过AI智能识别生成体质分析报告。这些“AI老中医”把脉问诊准不准?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推出《AI话两会|听代表委员说两会健康策》系列智能融媒产品,通过AIGC多模态生成技术,智能提取两会代表委员提案议案的核心观点,从医药产业创新,到AI+临床应用、AI+新药研发、AI+中医药,再到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