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冻干技术生产苹果干、草莓干,用玉米、大豆制成具有保鲜杀菌、抗氧化作用的柠檬酸,用绿豆、核桃、花生等制成粗粮粥、板栗粥、核桃花生露……在沂水县,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被深加工成一批批新兴、时尚的产品,跨越群山,销往全国各地。
中新网济南11月15日电(孙婷婷 邢琳 李婷婷)“种香菜之前,我们刚收获了土豆,收割完香菜,马上就可以种洋葱,一年种三茬。”初冬时节,宋绍义和100余名工人一起,在田间收割香菜。宋绍义的蔬菜种植基地位于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刘古村。260亩嫩绿的香菜,散发着阵阵清香。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智慧生态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栽植的蓝莓生机盎然。“项目流转了我们村100多亩地,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还带动上百人就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院东头镇佟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杰说。
5月11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一家农场的工人在大棚内打理种植的葡萄。 王浩 摄5月11日,游客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一家农场的大棚内采摘西瓜。 王浩 摄 5月11日,游客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一家农场的大棚内采摘西瓜。
在沂蒙山区的温柔怀抱中,隐藏着一个被自然恩泽的小村落——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小水村,这里不仅有着“沂蒙水乡”的美誉,更是远近闻名的“蒜黄之乡”。在这片青山绿水之间,小小的蒜黄以其独特的魅力,编织出一曲乡村振兴的金色赞歌。
正是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临沂大地瓜果丰茂,一派喜人景象。6月28-30日,“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长三角主流媒体走进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采风活动启动,扬子晚报记者与长三角主流媒体一道,深入沂蒙老区优质农产品基地,探访当下现代农业的现实模样。
这场极具标志性意义的现场会宣布了孙钦亮在当地试验基地种植的旱稻喜迎丰收——经过测量、收割、脱粒、称重、去杂、水分测定等多道工序之后,对旱稻实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基地每亩旱稻产量达727.9公斤,这表明旱稻亩产量不比水稻少,且经济效益高于传统水稻品种。
在临沂客户端讯 初冬时节,蒙阴县旧寨乡长岭村果农刘刚一边给桃树施着“月子肥”,一边盘点着今年桃子卖了多少钱,“今年的桃子价格高,我卖的最多一天,五六千斤桃子收入了三四万块,种的70亩桃园收入能上百万。这不,今冬再好好管管桃树,明年多卖个几十万没问题。
原标题:红色沂蒙的乡村振兴“奏鸣曲”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王群坐落在山坳里的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因村西山高似墙而得名。“有女莫嫁西墙峪,光有大山没有地。”西墙峪村耕地较少,且大多在山坡上,村民世世代代以轮种生姜、玉米等为主要收入。
在临沂客户端讯近日,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铜井镇种植的1200余亩猕猴桃喜获丰收。图为果农们忙着采收。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促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新农人”档案崔本超,1985年出生,2008年毕业于济南职业学院。2018年返乡成立山东唐王坡农业有限公司,发展高端沙地蜜薯和优质小米种植,先后获得“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临沂市沂蒙乡村好青年”“临沂市鸿雁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临沂客户端讯仲夏时节,走进沂水县圈里乡山东唐王坡农业有限公司(本固家庭农场)蜜薯种植基地,一垄垄嫩绿的蜜薯秧苗绿意盎然,长势良好。“这种沙地蜜薯无论是口感、大小,还是营养价值,都比市面上的普通红薯好,价格也有保障。”山东唐王坡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本超说。
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