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消保委的一则“‘106’开头垃圾短信鱼龙混杂,多成坑害消费者工具”的消息发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则消息中,上海市消保委调研结果显示,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
据上海市消保委3月13日消息,关于“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的要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承诺:对于有歧义或无法清晰标识短信内容提供者的签名,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内容提供者实名)进行标注。
日前,上海消保委针对“106短信”发文称,106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最大发送源头。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上海市消保委建议三大运营商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
据上海市消保委消息,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消保委”)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就106短信签名标注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取得了积极共识。近年来,106短信平台已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源头,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106短信平台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源头。不法分子假冒银行、知名商家,动辄以“账户异常”“低息贷款”等为由头,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就治理垃圾短信与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达成了共识。
2月28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针对106垃圾短信的监督调查报告,认为106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最大发送源头,且已成为坑害消费者的工具。调查发布后,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共鸣,很多人表示都上过106钓鱼短信的当。对此,消保委建议强制标注106短信发送者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