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提议源自其团队调研——青少年平均每天拿起手机53次,但主动放下时长超1小时比例不足12%现场大屏展示对比数据引发热议:拿起手机耗时:1秒〔肌肉记忆形成〕放下手机耗时:超30%青少年需要心理斗争3分钟以上。
当篮球巨星姚明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发出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不仅无情地撕开了当代家庭教育那最隐秘的伤口,更如同一记警钟,让全社会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这个屏幕逐渐吞噬童年的时代,我们是否正在不知不觉中批量生产“电子孤儿”?
极目新闻记者 袁超一“我们不得不关注手机等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健康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建议,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并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对该行动予以支持。相关话题很快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共鸣,再次唤起社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讨论及思考。
3月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北京团召开小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在参加小组讨论时聚焦青少年健康发表建议,他建议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运动场,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
数据显示:96.4%家长焦虑孩子沉迷电子设备,但83.7%教师直指家长才是“低头族主力”。上海小学生首次完整画出父母正脸特征——这些变化印证了北师大研究:家长每减少1小时屏幕时间,孩子放下设备的概率提升63%。
据3月9日央广网报道,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姚基金创始人姚明提出了关于“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的建议,他表示希望更多人关注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健康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让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成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这则建议迅速冲上微博热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