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岁尾,回看全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诸多重大事件,都与能源息息相关。后疫情时代,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深刻地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极端天气频发、欧洲能源危机加剧了低碳转型的紧迫感。数十年以来形成的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市场供需形势和价格、贸易走向和渠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重塑。
在人类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不计其数的重大地质事件,如超级火山爆发、超大陆聚合、造山运动、天体撞击地球、“雪球地球”事件等,它们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突变,从而影响某一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球表面温度,进而可能产生极冰面积变化、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净初级生产量变化以及生物大灭绝等多重连锁效应。
“风”起胶东半岛,“绿”动齐鲁大地。近年来,能源消费大省山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从一束光、一股风中捕捉能源转型的绿色推动力,不断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全面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刷新能源结构“含绿量”渤海之滨,黄河尾闾。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宋子节)据悉,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边会“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前沿科技的应用案例”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文/邹才能 熊波 薛华庆 郑德温 葛稚新 王影 蒋璐阳 潘松圻 吴松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勘探与开发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生存及社会进步提供的能力资源。人类自第1次拿起火种之后,能源与水、粮食就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3大要素。
编者按:山西,这片能源的广袤大地,在2019年勇担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任。五年时光匆匆,山西坚定地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大旗,深度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令人瞩目的是,智能化煤矿数量、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还有风光发电装机容量,皆在全国名列前茅。
广西白云岭风电场,风机与铁塔共谱绿色发展新乐章。2020年,云南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85%,水能利用率达到99.1%,比国家清洁能源消纳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高出4.1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南方地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来源:经济日报日前,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亮相。与用传统金属材料制成的车辆相比,该车每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1亩。碳纤维地铁既引领了地铁列车新一轮的绿色升级,也是青岛逐“绿”前行、勇“碳”新路的最新实践。
据有关方面预测2023年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如果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近期,中央企业一系列能源电力超级工程投产入列全力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火年发电量逾90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