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在世博中心举行。本文图片均为 主办方供图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任务和路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看来,“聪明的我们应该用创造的智能机器去培养更聪明的人, 这样就能创造更聪明的智能机器”。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12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大会暨成果展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聚焦前沿思想、创新成果、数字化转型及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旨在探讨教育赋能与未来塑造,推动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
5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启动会举行,标志着华师创办的首个微专业正式开班。该微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思维解决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首期共招收来自14个师范专业的50名师范生。
智能教育时代,我们更需要有让工具“为我所用”的教育智慧,工具不能代替人思考,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重要机器的介入进一步弱化了师生交往的情感基础,教师需要以更加敏锐的共情能力察觉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思想动态,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时机要积极创设人工智能校园文化,让教师随时随地处于智
西部红烛精神 | 校风学风 | 我心中的大学 |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 1960年5月7日 | 校庆纪念日 | 青春告白祖国| 青春为祖国歌唱 | 去师大旅行 | 好想你 | 新区搬迁十四载 | 我在!
教育原本是启迪人的智慧的一种活动,青少年儿童通过学习文化、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变得聪明。今天我们谈的智慧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而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通讯员 吴迪华图/学校供图为强化全省师范院校“新师范”内涵建设,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的挑战,5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启动会在华师石牌校园智慧课室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