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许多的小地方上面,人才引进的制度虽然年年有,但是很多已经变了味道,因为,他们是根据你报上来的个人资料确定的,一般不进行考试,在这个环节就可以把关系户放进来,把没关系的人筛选出去,成功实现关系户的引进。
对于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的求职者而言,如果想要在体制内工作,除了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以外,还可以更加快捷的路径,那就是走人才引进的路线,现在各个地方为了吸引人才到本地方发展,都出台了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这些政策往往不需要求职者参加笔试,只要通过面试等环节以后就可以直接入编,那么,这种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进入体制内的求职者是什么身份呢?
之所以想写这个话题,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亲身人才引进这个途径的人一点亲身感受,受多方面因素的印象,很多毕业生都想进入体制内工作,各地对于人才引进的力度越来越大,一方面人才引进对专业有要求,各地一般都是根据地区实际发展需要引进急需专业,同时对于学校和学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江浙、广东一带普遍要求双一流高校,竞争的对手也是非常优秀,本人亲身面试了几个地区,清北复交的毕业生也比比皆是,那么人才引进到底好不好,根据我自己的实际经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有就业需求的同学一点帮助:第一,人才引进一般是事业编制,也有一些国企,高校,大多数是比较稳定的岗位,这里让大家重点关注的就是事业编制,虽然也是体制内,但还是有本质差别的,只有行政编制才是我们常说的公务员。
在编制考试当中,执行的虽然是逢进必考的原则,但是,考试的方式却比较多样,有些事业编招录考试是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式,然而,对于人才引进事业编来说,考试的方式就是面试,从考试难度上来说减少许多,那么,人才引进的事业编有前途吗?
首先我需要声明的一点是人才引进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基本不会有行政编,因为行政编必须通过国考或者省考进入,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引进的博士,可能会在几年之后转为行政编,这个真的需要看地方,这样的事情是比较少的。
近日,据极目新闻报道,毕业于211高校、曾在贵阳市清华中学担任教师的杨冈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因为杨冈是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入职,因此聘用合同中约定了如果未满5年服务期离职,要为不足年限支付每年3万元的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