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安宁的私人生活,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民法中的私人生活安宁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维持安稳、宁静的私人生活状态,并排斥他人不法侵扰的权利。
来源:【读特】引子明明退订却还是会收到营销电话短信,或者退订后暂时得到了安宁,过段时间营销电话短信又卷土重来,尤其在“双11”这样的电商促销节点,营销电话短信更是会轮番轰炸。这样的“狗皮膏药”,往往还没办法揭掉,让人无可奈何。
“男子收到某保健品公司的促销短信,多次退订后仍会收到,陈先生感到深受其扰,于是将保健品公司诉至济南市槐荫区法院,要求其赔礼道歉,并赔偿退订短信费0.2元、精神损失费1元及相关必要维权费用。”法院审理认为,该保健品公司侵犯了男子的安宁权,这也是《民法典》实施后的首起安宁权纠纷案件。
唐山客为全面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着力营造“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今年,北京市聚焦降低主体负担、激发主体活力,推出了“无事不扰”企业清单试点改革。截至11月底,全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的企业已达10.5万户,被检查量环比下降79.1%。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新京报讯(记者 慕宏举)清明时节,人们追思祭奠先人,以表达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但祭奠活动不应有悖礼序或妨碍他人合法权益。近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了一起和祭奠有关的民事纠纷案。该案中,20多年前,李女士与张先生结婚,共同居住在张先生所有的院子里。
近日,江苏一家长在高考结束后把放在儿子房间六年的监控拆了下来,并发文称“感谢监控陪了儿子六年”,引网友热议。有网友称:“窒息感满满”;也有网友称:“不监管真的影响孩子的前途”。那么,家长在孩子房间里装监控违法吗?家长的监护权与孩子的隐私权,孰轻孰重?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本报通讯员 曾慧日常生活中,部分商家为了营销,有时会选择向手机用户展开“短信攻势”,发送海量的促销、新品等营销短信,让很多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那么,商家究竟能否随意向消费者发送营销短信?面对商家这种“短信攻势”,有消费者享有安宁权和免打扰权吗?
李英锋为全面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着力营造“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今年,北京市聚焦降低主体负担、激发主体活力,推出了“无事不扰”企业清单试点改革。截至11月底,北京全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的企业已达10.5万户,被检查量环比下降79.1%。
行政处罚通报内容不但非常详尽地描述了受处罚人的姓名,还详细公布了聚会内容及收缴物件,“收缴润滑油3瓶、后庭拳交膏1盒、锁精环2个、避孕套20个”,网民大呼“作案工具”“三观尽毁”,由此也引发了隐私权的较大争议和网络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