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去年以来,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百日咳鲍特菌等病原体相继登上热搜,多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世界免疫周之际,多位儿科医生表示,要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简称合胞病毒)可能给婴幼儿带来的长期影响,免疫预防是保护婴幼儿免受合胞病毒危害的有效手段。
当前,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高发,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今冬流行的主要呼吸道病原体之一。什么是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有哪些表现?哪些人群易感?病毒如何传播?应该如何预防?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吴安华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近期,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似乎已取代支原体,成为新一轮感染高峰的主要病原体。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介绍,从呼吸道病原学监测结果来看,当前北京市全人群呼吸道感染报告病例数居前三的依次为流感、鼻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常见的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此病毒,儿童更易感,甚至可能因感染导致住院,而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多症状较轻,很少需要住院。呼吸道合胞病毒呈现季节性流行特点,可于冬季至初春季节出现疾病高峰。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侠克)近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医疗机构儿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增多。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什么?与流感和新冠如何区分?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应对?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专家。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报告上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这是啥病毒?”“感染了合胞病毒,严不严重?”4月中旬,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庞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疑惑。庞英发现,“甲流”患儿变少,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儿慢慢多了。这种情况常见吗?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传染性强,全人群易感,高危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 2~8天。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全年可在人群中低水平流行,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高峰通常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的感染高峰通常在冬季或雨季。
近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医疗机构儿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增多。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什么?与流感和新冠如何区分?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应对?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专家。
央视网消息:最近,部分医疗机构儿科发热门诊患者增多,很多孩子都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 徐保平: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我们儿童最常见的病毒病原,最主要的表现在婴幼儿虽然是下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肺炎,但是在年长儿最主要的还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普通感冒。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15日消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姚均慷)5月15日,记者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获悉,近期该医院门急诊、感染科和呼吸科病房都接诊了很多发热、咳嗽、喘息的小患者,严重者还出现气急、口周发绀、精神反应差等表现,经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