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学家的时代预言——《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分享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冠军分享了汤因比留下的五个洞见,启发今天的读者如何在加剧的变化中思考和面对现实问题。
比较是一种经典的历史研究方法。当今全球史的蓬勃开展,使得文明、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迎来新的热潮。比较研究的视野,既可以运用在历史研究中,也可以用来考察历史写作与编纂的异同。以往的比较史学研究,大多以中西史学交流中的史家与史著为研究对象。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电 题:全球文明倡议为何正当其时?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之时,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正当其时。其一,多样文明不是唯一文明。
许启贤(1934年—2004年)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曾担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会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职业道德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政治学科审查委员会委员。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文/李子健 席玥 廖思维)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论坛期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课题组撰写的智库报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面向全球发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体系应当怎样建设,应当如何应对与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体系的“磨合”,摸索出适合于当代、适合于中国古典文学本身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是摆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 录序 言第一章 交融厚植文明基因一、来源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二、体现于“两个结合”的化学反应三、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四、浓缩于交往交流的文化底色第二章 交融形成文明气度一、有源有流、有根有脉,在交融延续中坚守自立之本二、与时偕行、革故鼎新,在交融发展中坚守自强之道三、九州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葛兆光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1624页,398.00元历史是举例说明的哲学,世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和事件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重现,因此有人称历史为学问的筛子和智慧的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