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底的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再到Open AI的Chat GPT、DALL·E,Sora,谷歌的Gemini,AI已经在写文章、画画、制作图片、视频等领域展现出了自己无与伦比的能力。
文 | 维辰小红书平台的文案,很可能是AI写出来的——日前有媒体注意到,过去大半年,该平台不少博主都开始用AI生产图文内容,有性格测试类、知识科普类账号涨粉迅速。Kimi、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一众大模型产品,基本都有专门针对小红书文案的AI撰写能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生成的文章、图片和视频作品越来越多,比如我们在刷短视频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内容疑似AI生成。每次看到这,有人难免产生疑问,平台是怎么识别出来的?肉眼看到的明明是真人啊,为啥怀疑是AI作品呢?一般情况下,单纯由AI生成的文章可能较难被直接识别出来。
如今,不少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妄图借助DeepSeek这样的工具自动生成文章,或者指望用ChatGPT炮制出爆款内容,然后发布在头条等平台,坐等流量和收益滚滚而来。但在我看来,这简直是异想天开!醒醒吧!
用过AI写文章的人都知道,AI写不出人的情感,但我要说的是,也许是你给他的指令还是不够明确,下面来看看我是怎么给AI指令,让他帮我写出一篇有感觉,有画面的文章的吧,相信看过我的方法,一定能给你一定启发。
今天又发生一起文章被系统判定为疑似AI创作的误判事件。结合之前的几起误判分析,发现可能引起系统误判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短时间内发布文章数量过多。如下面两张图所示,都是在一两个小时内发布几篇文章和微头条,可能系统会认为你不可能写的这么快,进而判定为AI。
来头条号一个星期了,我发布六篇文章,其中三篇被系统打上“内容可能存在AI创作,请注意甄别”的标签。我很纳闷,明明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文章,怎么和AI挂钩了呢?带着疑问,我先是在头条上搜索相关话题,结果发现有很多作者,遇到同样的问题,与我一样的困惑。
我不是立刻就知道文章被打上标签的,因为前段实践有些忙,没有经常上头条关注,等我关注到的时候,文章大大的标题下已经有了“内容可能存在AI创作......”这么一个标签了,且不只是作者可以看见,观看文章的路人也会看到这么一个标签,详情可以看我前几天发表的一篇文章《恋爱脑女孩成为男友向上阶梯的玩物》,刚好这篇文章数据不错,加上我了解到的标签问题解答,总结就是:被打上标签并不会影响到文章本身以及内容。
澎湃新闻记者 袁璐 实习生 陈诗艺 李夏妍编辑 黄霁洁看到AI检测系统里,毕业论文成片的红色和黄色时,舒然感到“欲哭无泪”。她在心里反问自己:难道我长得这么像AI吗?在舒然两万三千字的论文中,有几十段文字被检测出“中风险”和“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