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机器人中国胃肠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授牌仪式及“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100例”纪念仪式,暨江苏省中医院加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专委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江苏省中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中医把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医生通过手指感受手腕脉搏的细微变化,判断患者身体问题。但这种方式依赖个人经验,难以量化和标准化。如今,科学家用生物物理技术破解了脉搏的“密码”——通过传感器记录脉搏波形,再用计算机分析,让脉诊变得像测血压一样直观。
3月1日,2022年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正式公布,我院江志伟教授主持的《加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关键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陈玉根教授主持的《基于疾病易感风险的结直肠癌中医药防控一体化系列研究》项目双双荣获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脑病中心于顾然教授主持的《阿尔茨海默病“毒损脑络”生物模型构建及有效中药组分筛查》项目荣获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原标题:体验“中医机器人”诊脉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陈国欣 吉翔9月27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迎来盛大开幕,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讲坛。将持续开放四天的中医药体验馆“红火”程度不减。诊脉、推拿、拔罐、穴位贴敷、正骨疗法......
今日,看一视频是有关机器人把脉的内容,机器把脉只要两分钟就能出结果,而且体验的人还说不仅快而且还很准。这台把脉有三根类似手指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通过这三个传感器采集人体的脉搏信息,然后再通过大数据比对,就能得出对应的治疗方案。
来源:天目新闻11月7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乌镇开幕。在B馆一展位,一款智能中医体检仪吸引了不少观众体验。将手掌放入小小的仪器中,2分钟后,仪器就会给出一个检测数据结果,包括脏腑辨证、体质辨识等。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沈庆 记者 刘峻)11月20日上午,江苏省中医院机器人科普开放日暨2024达芬奇科普行活动在该院1楼门诊大厅举行。活动现场有专家进行达芬奇机器人具体应用的科普讲座,还有上机“试驾”活动。不少市民,饶有兴趣上机操作,实际感受了一次“外科医生”的角色。
看着满满一桌菜,85岁的饶大爷竖起大拇指:“这机器人能做这么多道菜,不简单!”连日来,服贸会服务机器人展区里一直人头攒动。而饶大爷面前这台会做菜的机器人,更是成为展馆里的“网红”,围观的人一波又一波,尤以老年人居多。“我和老伴儿今年都80多岁了,家里现在正需要人帮忙做饭。”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2月16日讯(通讯员 周岚 全媒体记者 邓桂明)把头探入仪器,高清摄像头捕捉面部图像分析面色、舌象,电动脉带包裹手腕采集脉相……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门诊一楼中医馆“上新”的人工智能设备——中医四诊仪吸引了不少患者和市民围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时,5G的建设才刚刚铺开。当全世界正在经历疫情的肆虐时,人们期待5G技术能给公共卫生带来改变。
戴着耳麦,面前是两块电脑屏幕,一块显示的是医院的系统,另一块屏幕上显示的是千里之外的患者用手机镜头拍摄的检查报告画面——这可不是医生给患者“开小灶”,患者使用的是江苏省中医院的“云诊室”功能,不用去医院排队,患者也可以“隔空看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