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终,作为一种亲人的生离与死别,在世的亲人陪伴着濒临死亡的人过完最后的一刻,就是快断气之前,有的叫快‘落气’了,这时,晚辈伫立在身后,扶着长辈的双肩,让长辈感觉到子女在身旁,就会无牵无挂地咽下最后一口气,如果濒临死亡的人有所牵挂的人不在身旁,舍不得离去,就会迟迟断不了气,等他牵挂的人到了,或许没有遗憾才离去。
生老病死,是人这一生没有办法回避的历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丧事代表着庄重与肃穆,同时也有着很多讲究和禁忌。在处理丧事的过程中,老人们常常会提出一些看似迷信却又蕴含深意的建议,比如“丧事3人不去,家人顺顺利利”。那么这句话究竟指的是哪3种人?他们去了丧事现场又有何不妥?
#精品长文创作季#88岁的王爷爷不久前因病去世了,他的子女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王爷爷安葬。王爷爷生前留下的钱财、房子都妥善处理了。但是对于王爷爷生前留下的其他遗物主要包括床褥、衣服、奖状、日记、照片等的处理子女们却争执不下。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兼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文史爱好者 撰写散文 诗词 习俗 方言 非遗 及统一战线论文在部、省、市、区发表1178篇19万字 文章入编19本书籍 获各类奖137项 业绩分别入选《中国科技人才大辞典》、《著名学者大辞典》、《掠过终南山北麓的风》等46部典籍。
丧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檀弓》记载“古也,坟而不墓;土之高者曰坟”,说的就是地面下称为墓,地面上垒土堆为坟,古人最开始把逝者埋葬在平地里,即人死后不作任何标志,后来慢慢有了土坟头,有的坟前还竖有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