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的分类。教法或教言佛法,分佛言经典和佛弟子解说佛经的疏论两种。佛言经典分显法经典和密法经典两个部分。显法经典分经、论、律三类。密法经典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类。显教经典经、论、律又称“三藏”。“藏”原义是“粮仓”,因经典知识内容极丰富,故以“粮仓”作比喻。
对佛经的内容进行研究、分类整理和归纳,并使它成为有条理的系统的理论,是疏论的特点。疏论的价值不在佛经之下,从学习的角度讲,疏论比原始佛典更重要。原始佛经是佛的零散的言论集,而且佛陀说法完全根据对象的智力、认识层次、具体的思想心理活动方便说教,对症下药。
现在有些研究佛教史的人,受小乘教的思想影响,说什么“密咒大多来自婆罗门教”,“明咒起源于吠陀经之咒术”,说什么“一切咒语术数之学,均非世尊所喜”,说什么“若照佛陀的本怀而言,推定密咒之为晚出或增订”,甚至还说什么“大乘经典中的密咒都是后增”,佛教中的“止观”“瑜伽”来源于外道经典
那是在很早的时候,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创办了一所学校,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学生。每天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佛就要穿好袈裟,拿着钵盂去化缘,然后把化缘得到的食品拿回来食用,吃完之后还要打水洗脚,然后整理好自己的座位,开始打坐练功。
有不少人认为佛经是文言文,不符合当代阅读习惯,要求翻译成现代白话文,这肯定是不可取的。再次所有参加翻译人员个个皆精英,要学该内外,既善佛典,又道《老子》《庄子》《易经》《论语》等六经,还得经理世事,亦有才干。
五凉时期凉州一度是中国北方佛教文化中心,许多高僧大师在此驻留,译经弘法,昙无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凉州时所译《大般涅槃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天梯山石窟昙无谶(公元385-433年),又名昙摩,天竺(今印度)人。6岁丧父,随母为人打毡,偶遇僧人做了弟子。
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
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