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学制、多种培养路径,造成了当下中国医学教育的混乱局面。专家建议,应遵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从培养能力胜任的临床医生、合理构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比例、搭建长期可持续发展高素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等方面着手,来进行医学教育的改革。
让我们从100年前一场演讲说起。1923年2月,北京大学张君劢教授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题为《人生观》的演讲,提出了科学与人生观的复调叙事,强调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他指出,如果我们仅仅追求科学技术,不能解决人生观的问题。
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女性健康是什么?你也许会第一时间想到妇产科和生殖健康。在《性别攸关:男性中心的医疗体系如何伤害女性健康》这本书中,作者艾莉森·J.麦格雷戈有着和你不同的观点。当她告诉她的导师们,她想要探索女性健康领域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和你一样:“哦,你想做妇产科医生。
我们普通人如何能更早地发现癌症?而且,最好是癌细胞在“种子”状态时,就发现并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那就是现在讲的‘滴血验癌’!这玩意儿真有这么神奇吗?不用频繁穿刺取组织进行活检,也不用时不时去拍CT或磁共振(MRI),就能监控体内肿瘤大小的变化,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当六个月前澎湃新闻推出“全球战疫·洞势”系列文章之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仅90万例,在当时澎湃新闻与全球多名微生物和免疫学教授、传染病研究员的对话中,我们尚在关注“群体免疫”是否有效,疫苗研发需要多久,各国抗疫策略是否有效,以及第二波疫情是否会在秋冬卷土重来。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提出,要构建全新的“4+4+X”医工交叉“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医工交叉领域的领军人才。
中新网上海3月2日电 (记者 陈静)人工智能时代,医学教育应该怎样设计、开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表示,在即将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他将聚焦这个话题:“应该有所加、有所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