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1978年出版的《天堂之泉》中曾描写过,人们可乘电梯去太空观光并运送货物。《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韩桂来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独家采访时表示,“太空电梯”是一种近于幻想的设定,而且是非常大胆的幻想。
为激发广大青少年创新创造热情,引导中小学生培育科学精神,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意识的时代新人,7月29日上午,由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太空电梯工程设计专项赛(株洲赛场)在该校顺利举行。
在《工人日报》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一个有三条导轨的高大结构,中间是一个圆柱形的舱体,在电磁弹射动力的作用下快速上升,抵达顶部后再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回落,据视频介绍,该结构是一个模拟微重力环境的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这个结构可以模拟长达4秒的失重时间。
日前,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太空电梯工程设计专项赛(株洲赛场)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赛项为教育部“白名单”赛项,共有来自白鹤小学、银海小学等20余所中小学校的92名学生组建的46支参赛队伍参与本次比赛。
“女士们,先生们,太空电梯即将达到失重空间站,请做好准备,从右侧梯门下梯。”这个设想,其实很朴素:他提议在地面上建设一座超高高高的铁塔,一直建到地球同步轨道为止,在铁塔内架设电梯,于是我们便可以搭着电梯进入外太空。
我在《超自然材料的发现可能让科幻变成现实——漫谈太空电梯》一文中,介绍了太空电梯从100多年前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的最初概念,到1960年阿尔楚塔诺夫提出的可能实施的具体方案,使科学家意识到了太空电梯的优势,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方式。
作者:王诗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电梯能替代火箭把人和物资送往太空吗?这可不是电影《流浪地球2》独有的“狂想”!早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火箭构想的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几乎同时提出了太空电梯的构想。可现在,火箭已很常用,太空电梯却还停留在科幻中,它还能成真吗?
编者按:最近,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其中,宏大的科幻场面和硬核的科学知识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气势恢宏的太空电梯最早是谁提出的?建设的难点是什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文杰对此进行了解答。梁文杰:太空电梯是一个延续了100多年的梦想。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一条条缆绳直通天际,方型轿舱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向太空攀升……电影《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太空电梯震撼了不少观众,人们也憧憬着这样一条“太空天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
“女士们,先生们,太空电梯即将达到失重空间站,请做好准备,从右侧梯门下梯。”“Ladies and gentlmen, we are approaching space station. Please prepare to get off the elevator. The door will be open at the right side.”
科技日报 | 作者 何亮特效制作、虚拟预演、表情捕捉……这些硬核科技助国产电影打造视听盛宴近期,电影《流浪地球2》在全国院线热映。该片中,从天而降的无数陨石坠落城市,这一场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科幻电影中还有许多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