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无法想象,在纳粹的集中营里,曾经发生过那些挑战人类三观的事情。一、劳作、人体试验在二战期间,有一个集中营,它以极度残忍的手段对待犯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它,就连我们的课本中都有这个集中营的出现,它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
吃好喝好才能有力气去干别的事情,从古至今这个道理也没有变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的饮食是战场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它算不上是决定因素。就拿德国来看,武器装备算是精益求精,在侵占了大片土地之后,食物的供给也要强于其他国家不少。
当他取得了德国的政权后,马上迫不及待地把排犹政策写进了法律,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纽伦堡法案》。就在成千上万的欧洲犹太人被集体送进集中营和毒气室的同时,在纳粹德国的国防军里,却有大量的犹太人在继续服役,这些犹太士兵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时候,他们的亲人却被送进了集中营,这是多么矛盾而又滑稽的统一,这其中究竟存在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历史角落呢?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即使是对那段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会从书籍或是影视作品中,了解过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听闻过集中营、大屠杀等名词,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年犹太人到底干了什么,致使德国人那么恨他们?
军队在打仗的时候,后勤的物资和粮草可谓是重中之重,大军开拔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粮草,即便是再英勇的将士都是没有办法打胜仗的,不过从前的时候,士兵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满足了,近代各国的士兵却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在辛苦打仗的同时能吃上一顿好饭。
1945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德国女性在农场劳作。二战期间,上百万的法国、比利时等盟军战俘被德国扣留。无军衔的普通战俘必须工作,地点可能在农场、工厂或企业。由于维希政府的合作态度,对法国或比利时战俘的看守非常松懈,这使他们逐渐融入了德国普通民众的生活。
主要包括:黑麦面包:750克 黄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 香肠:120克 果酱或人造蜂蜜:200克 煮过的土豆,蔬菜:750克 肉类:120克 蔬菜或动物脂肪:45克 调料:15克 咖啡豆:8克 巧克力或糖果:1袋 香烟纸:7卷 烟草:2卷。
不止如此,在持续炮击处于疲倦状态的士兵亟需时刻补充精神,而巧克力的可可碱本身就能起到这个作用——没有一个理智的军官会忽略巧克力的作用,他们必然会派发巧克力给士兵随时准备着——虽说大部分人在领到巧克力的第一反应是选择立即吃掉。
在二战期间,东西方的各个大国难免都受到了影响,这影响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了民众的饮食问题上。1936年,纳粹副元首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家庭主妇们应该克服暂时的物资短缺,不去买那些当时紧缺的东西,而是购买那些供应充足的东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军事技术算得上是第一梯队,与美国相比也相差距离有限。比如说面包会削减到700g、土豆减少到320克,与之相对的黄油和食用脂肪会提升到60克、蔬菜和水果则发放250g,香肠被取消的同时会增加连骨肉250g,鱼肉和豆子也会分别配给30g和8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