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里乾坤大,人间滋味长。 新华网联合茅台王子酒推出系列微纪录片《问酒中国》,从人文风貌里感受城市风华,从杯酒醇香中品读人间滋味。《问酒中国之问酒名人堂》邀请到社会学、文学、经济学以及酿酒领域的专家,共同解读中国白酒文化的深厚意涵。 中国的白酒,积淀着文化,蕴藏着智慧。
季克良是中国白酒的宗师级人物,贵州茅台酒是中国的酒王,贵州茅台是中国的股王。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发现一些贵州茅台的股东飘的过头了,丧失了基本的科学常识,忍不住,叨几句,我知道一定会有无数人喷我,可以,我做好准备了。
这是二锅头酒第八代非遗传承人高景炎先生和原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先生在恩师秦含章先生109岁生日贺寿时亲笔题的一首诗,这首《师祖颂》不仅生动刻画了“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的经历、成就和荣誉,更饱含了高景炎先生和季克良先生对恩师秦含章先生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谆谆教诲的感恩之情。
然而、六十年代发生的一件事,险些让茅台酒的地位不保,1963年10月,原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要求各省市挑选推荐本地最优秀的产品参评,因为涵盖的酒样多、覆盖的范围广,规模远胜第一届评酒会。
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时,由周总理提出,副总理方毅亲自组织国家轻工业部、国家科委、中科院、茅台酒厂技术专家组共同实施“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的设想,在众多“风水宝地”中选择了地形、温度、湿度均与茅台相似且距离更近的遵义市,试验之初为了保证试验成果,其中专家团队组可谓是顶配中的顶配。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应妮)他是中国酿酒技艺的传奇人物,一生与酒相伴,心血与酒相融;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智慧创造,是一代酿酒人的楷模,不仅是中国酒文化历史中的传奇人物,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优秀的传承大师。他,就是季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