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段子讲,你如果看过奥运会比赛,就知道韩国人,多么没有契约精神;其实要谈到契约的起源,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过契约最早的雏形,那时候由于技术的限制,契约内容被刻在青铜器上面,而西方的契约理论诞生于十六世纪,在十八世纪才逐渐大放异彩,要这样数起来,我们中国的契约文化都能算得上是他们的老祖宗了。
中国矿业大学90后校友吴幽,2019年4月宣布向母校捐赠1100万元。因未履行1100万元捐赠承诺,吴幽被母校基金会告上法庭。(3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校友“诺而不捐”,母校一纸讼状将其“请”上被告席。不消多说,这样一场官司双方当事人必然免不了诸多尴尬。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一个汉字“諾”,“諾”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诺”,诺是现代汉语高频汉字(但不是常用汉字),其详情如下:諾(诺)。读nuò。《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诺,應(此应写作應的俗体,但GBK字库无此字)也。从言,若声。”形声字。本义是答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