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1、焦虑烦躁。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以及患糖尿病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患者心情烦躁,夜不能眠,不利于病情的控制。2、急躁动怒。患者常常会因为糖尿病带来的种种烦恼而感到愤怒,遇人遇事爱发脾气,发怒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3、紧张恐惧。
小红帽(化名)今年十八岁正在上大学,是我原来看过的老病友了,两年前她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当时上高中二年级的她正值花季年华,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开解她,只有把我的知识一股脑儿的全告诉她,她的家长很配合,小红帽也很听话。
选择坦白还是躲避?友友们,最近糖顾问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在你们生命中遇到你喜欢的另一半的时候,你会选择先告诉他/她你是糖尿病患者还是会选择在一起,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告诉他/她,为什么呢?”1楼糖友:玲玲(二型15天)我个人认为,我会感觉成熟之后再说。
唐德看上去和其他人并无二致,却经常感到无助,因为他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从2003年17岁时发病到现在,已经18年,唐德习惯了每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却仍然不习惯“糖尿病”这个名称,让他更加痛苦的,是隐瞒自己患病的艰难。
这几天接触到一个糖友,她的遭遇实在太让人心疼了,写下她的故事,希望看到故事的人对2型糖尿病有更多了解,用更科学的眼光看待2型糖尿病,对2型糖尿病人消除偏见,因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诊室的门打开了,一位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一脸疲惫和忧虑。早上好,您好。请坐。我微笑着示意男子坐下。他叫李先生,42岁,一位一个月前刚诊断出糖尿病的上班族。李先生说: 医生,我觉得我自从得知患糖尿病后,情绪有些不稳定,经常会突然感到焦虑和烦躁,晚上也难以入睡。
我认为如果有个1型糖尿病的糖尿病朋友,每天观察他,如果他能够做到每天按时注射胰岛素,饮食知晓如何调整,能够坚持锻炼,定时进行血糖监测,那么基本就可以肯定,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因为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够坚持做到以上那些要求是非常不容易的。
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的服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的年轻,这个时候得上了糖尿病,无疑是一种非常大的打击。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得了不死的癌症,认为自己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了,自己陷入自己创造的压力中无法自拔,渐渐的就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罗淑娟(广西大学)饮食不规律,久坐少运动,长期熬夜,饮料当水喝……近年来,糖尿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6岁的小k在大学期间确诊糖尿病,还一度频繁扎针测血糖扎出蜂窝指,一年扎了自己2000多针。年轻患病还让小k感到非常自卑,一度不敢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