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秋,诸葛亮北伐失败后病逝,临终前命杨仪率军撤退,此时的魏延却不听命令,执意继续北伐,杨仪派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三国演义》中提到魏延,颇具传奇色彩。说是魏延当初刚刚投奔刘备时,诸葛亮认为他“脑后有反骨”,就要将其斩首。但是刘备以人才难得为由,留了下他。
诸葛亮为何弃用魏延?诸葛亮深知魏延的野心,因此在他去世后,巧妙地利用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化解了魏延这个潜在的内乱源头,避免了蜀汉政权遭受重大损失。然而,他未能识破马谡的浮夸本质,错信其才,导致在首次北伐时丢失了关键的战略要地街亭,使得蜀汉的后续计划无法实现,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有人问: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何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诸葛亮在我国民间传说里是智慧的化身,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人物,在名著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就是过去的事情诸葛亮都知道,未来的事情诸葛亮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