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高度重视诚信,认为人要是没有诚信的品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认为,诚信是人立足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品质,人要是不讲诚信,就像牛车、马车上,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就无法行走。
言必信,行必果? 作者 吴涛一次在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看到现场墙上挂着一副宣传画,上书一个大大的“信”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言必信,行必果”,还特意标明这六个字是出自《论语》。显然,这幅宣传画的目的在于倡导诚信,而且为了增加宣传的分量,还特意从《论语》中找到一句孔子的话来做助威。
【原文】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翻译】说话一定讲诚信,做事一定果断。【赏析】“言必信,行必果”用以称赞人言而有信,行为坚决。“言必信”是指为人必须讲信用,信守诺言,说到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行必果”指一个人办事应具备的工作作风,即办事坚决果断,雷厉风行。
所谓“忠诚老实”,就是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谓“言行一致”,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就是要言必信、行必果,以行动验证表态、用实践兑现承诺。
摘要:考察信和义的字源字义及用字法发现,信倾向为描述性的概念,约可归为“是”的范畴;然而,无论是主体行动时所奉行的“惟义所在”的规范,还是政治治理中贯彻的“义主信次”的理念,抑或言说之知“言合义”的知识论倾向,整体上都体现为“以义制事”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