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北州委宣传部近日,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确定出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其中,海北州申报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二二一厂:“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的起源地》成功入选。
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基地标志性的“105大楼”内,李兴平在办公室里挂了两张分布图,一张显示着基地18个厂区和4个生活区旧址的位置,另一张标注了守卫221基地的海空守备部队十几处旧址。“活化利用”这些旧址,是他的工作重点。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罗布泊“复活”了!曾经的原子弹试验场,如今能养活亿万中国人罗布泊,一个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中国农业的生命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少年先锋队队员,晋察冀边区冀中区新城县青救会儿童团团长,冀中区第五专区青救会儿童团团长,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无线电训练班学员,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电台报务员,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司令部电台报务员,冀察军区司令部电台报务主任,分队长。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这是国家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在铸造国盾的艰难历程中,无数粤籍核事业工作者投身其中,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奉献出青春和热血。梅州籍的李寿南就是其中一位。
罗布泊明明是一片荒芜的戈壁,为何名中带个“泊”字?千年前,罗布泊 在《山海经》中被命名为幼泽,具有水草丰茂之意。然而在现代中国,它却多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死亡之海”。作为第一个核武器试验点,罗布泊引爆了足足45次核武器,环境荒芜令人生惧。
文|8卦娱支持作者,写作不易,文中会有5s广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罗布泊做为中国核试验基地,中国曾在这里进行了两次原子弹试验,一次氢弹试验,各种核试验更是高达45次。没人会觉得这里还会存在任何生命,罗布泊就像是“遗弃之地”,只剩下满目疮痍,一片荒芜。
前言提起罗布泊,总会想到这里就是一片荒芜的地区,尤其是这里遭受过45次核试验,所以罗布泊一定寸草不生。但这些只是我们的刻板印象,你一定想不到,曾经被核武器炸过45次的罗布泊,如今竟是这样一番景象!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个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死亡禁区”罗布泊传出了人们欢呼雀跃的声音。“成功了!成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然而没过3年,罗布泊的土地上又再次传出了人们连连喝彩的声音,这一次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