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获悉,《重庆高新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将于7月1日起在重庆高新区直管范围内全面实施,将对71类污染物排放量极小、环境风险极低、环境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实行豁免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效率,助力打造重庆高新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重庆市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规划环评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夯实规划环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各项措施,有力促进全市规划环评工作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和促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全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12月15日,封面新闻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重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赋能加力,在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保障项目加快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优”在何处?重庆高新区围绕生态环境领域“优环节、减材料、压时间、降成本”,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单个项目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费用减少50%以上,每年可为辖区建设单位节约近千万元,材料精简60%以上。这一组数字只是重庆在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重庆日报讯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的通知》,明确了我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项目类型,包含产业类、环保治理类、社会服务类、基础设施、扶贫、疫情防控等方面,共涉及24类78项行业项目类型,进一步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助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4月28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贯彻落实我市“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的工作部署,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印发豁免环评手续、实施环评登记备案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将32个行业类别的94类建设项目纳入名录当中。
11月3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获悉,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名录》),进一步规范环评分类管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支持服务中小微企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即日起至2020年9月底,四川将实行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对10大类30小类行业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办理,对17大类44小类行业项目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对部分诚信企业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执法检查。
您好,如仅使用水性油墨进行印刷且年用水性油墨量10吨以下,可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有关“试行豁免一批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精神,豁免环评手续办理,但应落实相关环保措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按有关规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监督管理。
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第十七条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根据以上规定,通常情况下,做了环评就要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