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均在地方上设立很多行政区域,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都沿用了秦朝的郡县制。九州的具体名称和地理范围说法有N种,但从文献的考证来看,史学界普遍认为《尚书▪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只不过假托大禹之名而已,九州的划分也不可能出现在大禹治水时,因为当时中原还处在部落分散的状态,大禹及后来的夏朝的所控制区域仅仅局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尚书▪禹贡》很明显代表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天下统一及治理的一种理想,对于后世影响极大,“九州”由此就成为了中原以及中国的代名词,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要想搞清楚“州”作为行政区划与现在的对应关系,就必须要知道中国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宋代著名词人陆游在给儿子的遗嘱诗《示儿》中不无悲痛地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中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已被金人占据,汉人的正统王朝南宋正潜身缩首于黄河以南,不思克复旧国。一生爱国的陆游死前仍然不忘故土,抱着“九州不同”的执念含恨而终。
从上期“古代皇帝为何自称朕?他们竟是‘神舟’修理工”,我们知道“神舟”与“神州”音同义异。今天走进徐州来聊一聊“州与洲”,因为稍不注意“州与洲”就会整成一锅“八宝粥”。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汉字“州”和“洲”混用的现象:比如把“德州”写成了“德洲”;把“广州”写成了“广洲”;而把“满洲”写成了“满州”,把“株洲”写成了“株州”,这就是所谓的汉字混用现象。为什么汉字“州”和“洲”会如此混乱?因为大部分人觉得它们模样相似,读音相同,意思也差不许多。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如何进行区划设置,成为各个大一统王朝面对的重要问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的时候,选择在天下全面推行郡县制。自此之后,郡县制成为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区划。不过,到了汉朝时期,伴随着郡的数量增多,由朝廷直接管辖郡的模式,显然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抚顺地名,多有称“洲”者,比如“年马洲”等。我曾与抚顺朋友交谈中,问及此事,说不太清楚。汉语词汇“洲”字,一般分三种情况:一是指一块大陆和附近岛屿的总称,如地球上有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